close

對我而言,這是部很特別的紀錄片,也讓我重新思考了紀錄片的意義在哪.
近期看了不少紀錄片,大部分呈現的是勵志,即使生活在絕望也有出現曙光的感覺,
但築巢人給我的感覺就是無盡的壓迫!
誠如文案所說"最驚心的真實自白 最動魄的紀錄美學"

"築巢人"就像立夫一樣不斷撿拾東西,不斷堆積物品,彷彿在築一個築
"A Rolling Stone"在描述父親,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薛西佛斯只能不停滾動石頭,也逃不掉

我對於自閉症的認識一直是很膚淺的,只知道不太會表達情緒,可能有一些專長,
但卻沒意識到這可能意味著是會使用暴力來宣洩他們的想法

片中一開始便可以感受到恐懼,一個三十歲孔武有力的男子與一個瘦弱的中年男子.
一直不斷重複的言語衝突,尋找蜂巢,寄居蟹,似乎已經成為這對父子間的對話.
立夫是有才華的,他的才華在於描繪幾何圖形及摺紙,而他也沉迷於蜂巢中.
但這不能掩飾他是個情緒表達有障礙的肯納症患者.

立夫爸用日復一日的動作來顯示他的生活困境,煮飯洗衣,陪立夫出去做他喜歡做的事.
唯有離開這個環境時他才能露出輕鬆的神情.
最後一幕是讓人最震驚的
"我計畫把他送走?我沒這個能力。一刀給他,一了百了!"

這個導演很有勇氣,他戳破了大部分紀錄片給的美好幻想,
其實沒有人是聖人,所以立夫爸會有這種念頭也不令人訝異.
但究竟這一幕播出後會有多大的衝擊呢?
導演認為只有當"痛"被感覺到了,才能知道"愛"是什麼.
只是在直視他人不幸的時候,真的可以說的那樣灑脫嗎?

不可否認,這部片讓我看到了有肯納症患者的家庭的困境,
導演之前拍過遙遠星球的孩子,他說他美化了一些內容,
所以他在築巢人中呈現出來,
他希望大家不再是同情,而是同理,
他希望透過這部片讓觀眾可以體會這些家庭是怎麼面對這些狀況的,
我想就這點而言是成功的.
經過了一個星期的思索,我想我慢慢可以接受這結局了,
就像立夫爸說的我們終究不是擁有偉大性格的人,
或許他的心聲可以讓其他有同樣處境的人覺得自己不再孤單,
原來在片中那樣有耐心的父親,也是會有這樣一面的!

真的寫不出什麼東西,但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想再看一次,
再次體會片中的情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evi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